慈離大仙簡介

【慈離大仙簡介】(張葆經老前人)

民國二十八年春,張君葆經(字漢章),承蒙師尊之命,南來開荒闡道,於滬上租屋數楹,設壇於呂宋路,并蒙 上天賜名「基礎」,此設壇之沿革情形也。

繼之張君對道奔波、心血勞瘁,至三十年冬,偶感不適,遍請名醫診治無效,遂之臥床不起,延至三十一年正月初二日,壽命已至,嗚呼逝矣。而歸空後,復蒙 皇母敕封慈離大仙,雖靈性已達理域,復臨壇垂訓,猶以無色身不能建功立業為憾事,尚對道親諄諄告誡,勉力前進,應如何替天行道,代天宣化,以報答上天之慈憫。

歲在癸未年孟冬月 馮月千(悅謙)謹敘於基礎堂

【摘錄自基礎忠恕網站】

考試院長賜予誄文(壬午年正月初九日)

福壽人所欲,亡喪不能無,有生自有死,古今觀火途,榮慶漢章弟,
歸空面皇母,後天易簀時,先天聖顏睹,原子返本位,潔玉完太璞,
其謂日月時,今僅八日初,中間富貴子,慷慨得志徒,疾病而死者,
死者而湮沒,草野無聞者,屈指難勝數,漢章獨皦皦,道中大丈夫,
精衛填海志,鞠躬盡瘁篤,開滬財法施,拋捨故田廬,識破真天道,
不戀富商賈,忠勇可表天,誠信功曹書,蓮台因添座,菩提舍利熟,
泰山鴻毛判,豈同草木枯,因應頌此德,免為俗士哭,情常言有盡,
尚饗八卦爐。

【基礎忠恕道場源流】

張天然祖師於民國十九年(一九三0)掌道之後,即由山東濟寧赴濟南開荒,設立了五間佛堂。民國二十三年,北上至北方第一大港--天津開荒度眾。天津交通便利,經濟繁榮,人文薈萃,在此點化了許多開道之人才,其中引渡道德武學社社長孫錫堃(公俠)及全體社員,成立道德壇,從此天津地區道務逐漸鴻展,孫錫堃後來也成為道長。

民國二十八年,天津道德壇的張葆經、馮悅謙、劉在田、薛士誠、劉樹桐、張士逢以及來自山東的張寰影、胡壽安等前輩,到上海做生意,順便渡了幾個人,就在上海呂宋路新城隍廟邊上,租了一間十六席大小的二樓房子設立基礎壇,為上海第一大壇,這就是現今台灣基礎壇的由來。

張寰影前人在上海開荒成功後,就北上青島,壇務由胡壽庵前人擔任,胡辭卸此職之後,由馮悅謙前人繼任,馮病逝之後,由李廷崗前人接任,道務在江南一帶發展得相當好,開設佛堂無數,張培成老前人就是在民國三十二年由商界朋友引保而求道,四個月領命,回到家鄉崇明島從事講道傳道工作,開設佛堂百餘間。

民國三十五年及三十六年間,基礎壇之張培成、顧祥麟、袁翥鶚等前人從江蘇省崇明島來台,起初在台北市南昌街開設天豐壇,共同辦道,為維持大家生活,開設泰康食品公司,製造及販賣餅乾糖果。

民國三十六、七年時,張老前人曾受在台各支線前人的推舉,擔任過台灣地區各支線之間的副聯絡人。民國五十二年間大考受到官考,一貫道就朝「有公開活動的場所」、「爭取合法登記」兩個方面發展,即籌建廟宇--基礎組於民國五十六年在台北市寶興街蓋先天道院。另外籌組台灣省道教會,獲得政府允許登記,藉此取得合法的資格,張老前人即擔任常務理事職務,就在此兩方面的權變之下,道務日益蓬勃發展,現有點傳師三百多位,道親與道場遍佈海內外。

【摘錄自基礎忠恕網站】